售前咨询
技术支持
渠道合作

个人信息泄露 导致的“骚扰”何时休

车险还没到期,就接到一堆推销电话;刚在一家中介看了房,就莫名接到其他中介公司的卖房电话;陌生号码打过来问你要不要理财、要不要贷款……生活中,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各种“骚扰”、诈骗不胜枚举,给个人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。

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可能还没有意识到,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电话号码和名字了。拍照比个“剪刀手”,不法分子有可能就获取了你的指纹信息;在“换脸”软件上眨眨眼、抬抬头,你的个人脸部数据可能就被泄露了……

近日发布的《2019年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总报告》显示,有58.75%网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。报告还提到,37.4%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“非常多”和“比较多”,认为“有一些”的网民占43.6%,占比最高。

大多数网民都遇到过怀疑或确认个人信息被泄露、被盗用的情形。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也称,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泄露风险严峻”是上半年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具有的四大特点之一。

当下,诸多社会公共服务领域,收集和储存了人们大量的个人信息。与此同时,移动APP强制授权、过度索权、超范围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,埋下诸多信息安全隐患。只要出现管理疏漏,就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非法流出。因此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。

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规范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。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,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。但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正不断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,在提供娱乐和生活便利的同时,有关方面要留意新技术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与安全风险。

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,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建立新兴网络安全威胁的跟踪和应对机制。企业要认真履行用户信息管理责任,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;普通网民也应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,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。

隐私泄露的危害

1.个人信息“裸奔”

随着互联网服务分层细化、跨平台授权,“一个平台一个账号”的情况正在改变。那些带有“个人特征”的信息碎片正汇聚成细致全面的大数据信息集,可以轻而易举地构建网民个体画像。

2.骚扰接二连三

在互联网大数据的环境下,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获取、存储、贩卖、使用等,正是这一系列环节造成了骚扰电话不断增加的情况。

3.案件从天而降

除了源源不断的骚扰,隐私泄露还可能产生更大的危害。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,极有可能出现身份被冒用、背负巨额债务等情况。

 

源头杜绝隐私泄露

1.不下载不明应用

官方提供的软件大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,安全性比较有保障,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应用被篡改或植入木马程序的可能性。通常正轨的APP都经过了代码签名证书,下载时可以查看到开发者的信息,如没有部署代码签名证书的APP建议不要下载使用。

2.不连陌生WiFi

在陌生环境中,要保持警惕心理。不要接入安全性未知或陌生的WiFi网络,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。

3.严格管理权限

应用安装后,对应用权限的申请不能全部同意,尤其是涉及定位、短信、通讯录等敏感权限。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权限,尽量拒绝,不可只图一时之便。对于申请权限过多或申请权限与其用途不符的,给予重点关注。

4.留意账号授权

使用社交媒体账号登录第三方网站时不贪图方便,仔细查看其申请的权限。可以取消勾选的,尽量取消。同时,要养成检查的习惯,时常关注授权情况,对于长期不用的第三方网站,及时取消账号授权。

5.少做趣味测试

社交媒体中经常出现的趣味测试,大多要求获取个人信息,如用户名等。如果不想被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轰炸,或者更严重的利用生日猜中你的支付密码,这种测试最好别做。

6.不要随意打开未知连接

我们经常都能收到彩信,或一些不知名的连接,如不确定连接安全性情况下请不要打开地址栏开头非HTTPS的连接。

 

同时,目前我国对网络安全监管力度还是不足,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够,建议企业也要学习安全防护方法保护企业网站及企业邮箱,例如定期对网站进行排查漏洞、对企业网站部署SSL安全证书、对企业邮箱部署企业邮箱证书等等。

只有从源头治理,守护好个人信息安全,才能维护好网络安全。

图片来源网络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相关文章